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产教深融合 集群赋新能
01 2070-01
2070-01-01 来源:
-分享-
来源: 字号:【

近日,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传来捷报,位于南海新区的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凭借“智盾巡卫—基于视觉+激光导航智能安防机器人”斩获佳绩。
这款机器人由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与企业联合研发,不仅能自动感知环境变化、采集分析视频图像,还具备智能路径规划、24小时不间断巡逻、智能预警等功能。它搭载的先进感知预警系统,能精准识别异常烟雾、可疑气体和物品,实现防盗、火灾报警“一键触发”,直击传统安防行业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等痛点,已获得企业抛来的合作橄榄枝。
这份成绩的背后,正是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生动体现。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以市场人才需求为核心导向,创新构建“产教深融、集群创新、产业驱动”办学模式。校企双方将岗位标准、技术标准、人才测评标准及模拟项目、真实项目、部分产业资源,全程植入人才培养环节,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同频共振,直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有效化解了数字产业高速扩张与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
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上,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制定实体化运营产业学院系列标准,真正落地“企业主导、共建共治”模式。执行层面推行“双院长制”,校方院长聚焦素质教育,保障人才培养的价值方向;聘请企业院长主导专业建设与产业项目运营,对人才培养质量、资源投入效率、成果转化成效进行全流程测评。在此基础上,双方建立“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长效机制,共同承担办学风险。“产业学院建设需让企业全程参与出方案、定标准、管运营、选人才、引产业、搞创新,唯有让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拥有话语权,企业人才标准才能真正落地见效。”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产业人才需求动态变化的挑战,校企双方联合打造“集群创新、动态适配”体系。通过建设“青云栈-企业模拟仓式实训基地”,营造高度仿真的企业化教学场景。专业群教学标准、课程内容、实训项目每年动态修订,确保与产业前沿技术同步,实现专业群与企业就业岗位群精准匹配。依托合作方滨海迅腾集团,产业前沿技术被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学院实现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从“孤立专业”到“专业集群”的根本性转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显著提升。学院也由此完成从1.0阶段“网络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到2.0阶段“网络技术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群”,再到3.0阶段“数字文化创意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驱动方面,校企共同打造“双轮联动”实践平台。校内,滨海迅腾集团建设“腾雲谷-精英加速器”这一“校中厂”,完全参照企业生产标准复刻真实产业环境,承接并交付企业真实项目。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项目开发,按工作绩效获取学分,实现“教学做合一”。校外,迅腾集团依托三家数字产业子公司及生态企业构建“厂中校”,实施“招生即招工”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并接收学生实习就业。数据显示,定向班毕业生入职留存率持续攀升,不少学生成长为企业管理骨干。通过“校中厂”的真实产业环境、项目实践、员工化管理与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深度体验职场文化,实现从“学生”到“准员工”的角色无缝转变。
如今,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的实体化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已形成示范效应,至今已被四川、安徽、山西、陕西、辽宁、甘肃、河南、河北等30余所高校借鉴实施。从企业主导的治理机制,到集群创新的专业体系,再到“校内基地+校外生态”的实践布局,这一模式真正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深度融合。对滨海迅腾集团而言,稳定的人才供给有效支撑了其数字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同时满足了业务生态企业的用工需求。对毕业生而言,众多人成功入职百度、博彦、人瑞、大宇宙、万声、指南针、世纪开元、四维图新等行业头部企业。“这种‘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集团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全面助力集团‘一核三驱动’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滨海迅腾集团总裁沈燕宁评价道。
这条以“产教深融、集群创新、产业驱动”为特征的产教融合之路,不仅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更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