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技能照亮前程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以“产教融合”书写“工匠精神”
01 2070-01
2070-01-01 来源:
-分享-
来源: 字号:【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清代思想家魏源的箴言,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注解。这所坐落于潍坊的技工院校,正以“产教融合”为钥,破解职业教育“学用脱节”的困局,让技能人才从“流水线工人”蜕变为“产业升级的领航者”。在这里,车间与课堂的界限被打破,工匠精神与创新基因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从课堂到车间,一场无缝衔接的教育革命
2024年,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交出一份震撼答卷:97%的毕业生就业率,80%的毕业生入职当地龙头企业,年均为社会输送2000余名技能人才。
亮眼数字背后,是一场“车间即课堂”的实践革命。2025年3月,学院与奎文区政府、潍坊浩泰机械联合启动“实训教学进企业”项目。电气自动化专业50余名师生化身“生产突击队”,深入企业一线,以真实加工任务为教材,将专业课程化作“看得见的生产力”。短短三个月,累计完成2000余件精密零部件加工,实现“作品即产品”的产教协同新模式。
企业需求就是教学“指挥棒”
产教融合的精髓,在于让校园与产业“双向奔赴”。学院提出“课程即工单、教师即工程师、课堂即车间”理念,将企业难题直接搬进教案,让专业教学始终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2025年初,青岛一模具公司因产能不足陷入困境。学院师生团队组成“技术攻坚小组”,利用高精度线切割设备(慢走丝加工机)完成模具核心部件的精密加工,并在企业导师指导下攻克装配难题,最终如期交付产品。这场“实战”不仅为企业解围,更让学生掌握了慢走丝工艺的精密操作。
世界赛场上的“中国标准”
从0到2,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用两枚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为全省技工教育树立标杆。2017年,袁强在工业控制项目摘得首金,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孙伟龙于管道与制暖项目再夺桂冠,完成“从1到2”的迭代跃升。两代“金牌工匠”的背后,是“真场景+双导师”育人模式的厚积薄发。校企共建的50余个实训基地,已为潍坊80%的规上企业输送1万余名数字化转型尖兵。
“技能照亮前程”在这里不是口号,学院连续三次上榜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毕业生薪资高出全省职校平均水平18%,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中国标准”在全球产业链中掷地有声,工匠精神已从技艺传承升华为驱动创新的火种。
工匠精神,城市向上的脊梁
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谋生,更在服务社会。”在潍坊,产教融合的齿轮正带动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跃迁。非遗风筝乘科技东风飞向世界,无人农机在田野间勾勒智慧农业图景,而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学子们,用技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这里,工匠精神不仅是千年的技艺传承,更是驱动未来的引擎;技能人才不仅是产业支撑,更是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脊梁。当“工匠精神”与“产教融合”的浪潮交汇,潍坊的产业版图上,正书写着一部属于技能人才的故事。(文/史峻王永健)


Powered by RRZCMS